上海拼多多建模渲染
生活服务 你的位置:上海拼多多建模渲染 > 生活服务 >

网店装修 《毛选》最重要的一个思想方法

发布日期:2024-07-30 07:43    点击次数:152

网店装修 《毛选》最重要的一个思想方法

《毛选》这部巨作,里面有很多思维与思想值得我们去学习,比如:为人民服务、化被动为主动、统一战线、矛盾法则、阶级分析法、持久战、斗争精神、知行辩证统一、群众路线、农村包围城市、以弱胜强、游击战、舆论阵地、实事求是、总结经验、批评与自我批评、支部建在连上、人民战争等等,这些思维与思想不仅仅毛主席本身用来指导实践能成功,对于我们后人来说,也能从中获得很多启发,并能指导很多人成功。

华为创始人任正非,他把《毛选》里的“批评与自我批评”精神,用到他的企业上改为“批判与自我批判”精神,还创立“蓝军”模拟敌人对自己进行批判;把《毛选》里的“集中优势兵力”原则,用在他的企业上改为“压强”原则;把《毛选》里的“为人民服务”理念,用在他的企业改为“为客户服务”理念。

所谓商场如战场,还有众多商人和企业家也用上了《毛选》里面的方法论去指导自己的企业,我相信这点很多人都了解过,所以在这就不一一罗列了。

我曾经做过一个小调查,在这些思维与思想中,人们对“实事求是”这个思想最为重视,这期的文章我就先来谈谈这个思想!

“实事求是”是毛主席思想的精髓,是毛主席思想活的灵魂之一。在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这篇文章,第一次对这个词作了很好的解释:“实事”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;“求”就是去研究;“是”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,即规律性。后来,“实事求是”也成为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。

接下来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:

1.心态上的反省

2.实践上的付出

3.实事求是与中庸之道

一、做到实事求是需要反省的态度

自私、情绪、主观等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决策,阻碍着我们实事求是地做事。

1.教条主义

有这么一个人,他看《毛选》时发现:毛主席的“农村包围城市”战略太厉害了,当时那么多人都是盲目模仿苏联的“城市包围农村”,只有毛主席能洞察到本质敢站出来反对,走了相反的路线,最后扭转失败局面,取得了成功。

他思考还发现:华为早期就是实行《毛选》中的“农村包围城市”而成功;杨国强的碧桂园也是实行“农村包围城市”而闯出一片市场出来;快手也是走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战略而崛起。所以当他看到早期的抖音先做城市市场时,他根据《毛选》上的这个理论认为这样做是行不通的。

其实这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,把《毛选》里面的理论教条化,没有从现实情况出发,只看到事物的表面,没弄清其本质。

毛主席之所以敢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,是因为他知道中国与苏联的环境不同。苏联是一个工业国,没有沦落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,而当时我们是一个农业国,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。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本质就是依据现实条件,扬长避短,创造以弱胜强的环境出来。

快手早期就占据农村和小城镇市场,抖音就跑去对方薄弱的地方——城市,利用头条的流量和经过验证的算法技术,做炫酷和流行的舞蹈与歌曲切入,最后也成功。

我们很多人做不到实事求是,就是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,只会纸上谈兵,盲目按照书上的理论去做,轻视实践经验的作用。很多人教条学习《毛选》和当年先辈们教条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一样的。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,学习《毛选》里的思维与思想也应个人化。

2.经验主义

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恰恰相反,只凭过去的经验去判断事物,忽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。《毛选》的第一篇文章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》,毛主席指出组织的最重要的力量在于农民。但大家都不信,还不允许发表,几经挫折最终才在其他报刊发表。像张国焘年轻时参与五四运动,领导过工人阶级,所以他在后面也凭着这个经验去组织这个力量。只有毛主席进行了大量的考察,用阶级分析法实事求是地去分析,最后发现了农民这个力量。

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都是主观主义,都不能做到实事求是。

3.从众行为

从众也是我们经常会做的行为,只是因为多人去做,不去研究所做的事物对不对,懒于思考,为了安全感,于是跟着去做。

我们喜欢看评论多的文章,喜欢买多人排队购买的东西,别人笑了也跟着笑。

墙倒众人推,风光众人捧,也是含有从众行为,不能实事求是地去评价别人的贡献和负面。

个人在群体中容易丧失理智,变得缺乏独立思考和推理能力,容易受到群体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和传染。举个电梯从众例子:

图片

一个人先进入电梯,后来陆续进来几个饰演者,每个人都是面朝里、背对着门站立。第一个饰演者进来,那个人开始觉得不自在,当进来到第五个人时,他就侧了身体,终于在第六个人进入电梯后,他转过身去选择与大家一致的站立方向。有些实验,仅三个人就促使一个人转变站立方向!

当我们迫于群体的压力,为了安全感,又懒于去思考,于是只好从众,这种心里和行为是阻碍我们实事求是的一个重要因素!

4.情绪的奴隶

我们很多人容易受原始动物本能的驱使,经常做情绪的奴隶。

有时候我们即使知道这样做下去会不好,但舍不得放手,还会找个阿Q式理由安慰自己,最后自欺欺人;当看到别人批评自己的时候,不先反思这是不是事实,首先反应的是:你有什么资格批评我?你才是那样的人呢!这个人嫉妒我,专门来找茬。

我们不愿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无知,对于大部分问题,我们都匆忙选择一个观点来装扮自己。而一旦选择了这个观点,并且说了出来,它就成为了我们的财产,联系着我们的面子、情绪和权力,这些都会成为绳子把我们给捆绑住了。

以下是我们容易表现的九种情绪,只有两种算是积极的情绪心态,其他都是消极的!

图片

①自己正常,朋友正常:如果同在一个状态,我们往往想让别人降低来显高自己,或者自己提高来显低别人。特别自己与朋友在同一级别,往往喜欢拆台来降低别人,好在比较中获胜。或者喜欢在上级装积极,以便在比较中显高自己。如果在组织的士兵中,不能克服这种心里和行为,就会有无止境地内耗;

②自己正常,朋友变差:假如一个人在众多人面前稍微出丑,很多人会哄堂大笑。当然会有人因为从众行为,但潜意识就是幸灾乐祸。一个学生上黑板做题,如果做错了,底下的学生就会起哄大笑。他们不会首先考虑那位同学可能基础差,可能粗心等等原因,潜意识就喜欢看别人笑话;

③自己正常、朋友变优:你天天非常努力工作,但一直没有得到升职,在某一天突然得知一个同事升职了,你内心觉得不爽的。如果一个聚会他表现得积极一点,很受欢迎。你内心可能会产生嫉妒,觉得不就是升职嘛,有什么了不起,老在那嘚瑟,还不是喜欢在老板那里拍马屁。而不会首先想到:他升职可能真的很优秀,他的人际关系也很好,他平时怎么做的,我得学习一下。他这次聚会这么积极,他平时也这么积极,可能正因为他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才有好的人际关系,这点我比不过人家。自己努力但没有产出有效业绩,自己的努力可能老板没看到,还是好好总结加以改进为妙;

④自己变差、朋友正常:小时候你被妈妈说太懒了,而妹妹却没有被说,心理不平衡;

⑤自己变差,朋友变差:如果你失恋了,你朋友也失恋了,那么你会觉得“同是天涯轮落人”;

⑥自己变差、朋友变优:如果你被老板辞退,同事却升职了,你会觉得老天太不公平;

⑦自己变优、朋友正常:如果你变有钱,朋友还是老样子,你是比较有优越感的;

⑧自己变优、朋友变差:自己刚刚升职,朋友却被开除,你会好心安慰他,有怜悯心;

⑨自己变优、朋友变优:自己升职了,朋友也升职,在比较利己的动机中,就会觉得“他这样也升职,凭什么?”

情绪很容易左右我们的行为,阻碍我们实事求是去做事。以上九种情绪,如果放到战争上,在极大利益面前,在生死面前,会激发得更加强烈。国民党那边就是一个例子,派别很多,没有彻底一条心,内耗非常大。

伟人所带领的组织,因为是为人民服务、时刻要求干部注意群众生活与工作方法、除了打仗还宣传理念、把支部建在连上让士兵有反馈的直接沟通渠道等等,把消极的情绪控住得很好,发扬人性好的一面。伟人本身就是如此,为人民服务,上海拼多多建模渲染具有大格局,不轻易被情绪左右自己的行为,能实事求是去做事。

5.自我视角

自我视角看问题也是我们常喜欢做的行为,这也会阻碍我们实事求是。

公司有市场部为什么还要请咨询公司帮诊断市场问题,就是因为对自己公司的商品太熟悉了,所以看问题喜欢从自己的角度去看,难以做到客观。手里有把锤子,看谁都像钉子,说的就是这种自我视角。

我看过很多广告宣传,很多看了不知他们要表达啥,其实他们就是潜意识以为客户像他自己一样,都知道自己的公司和产品,以自我视角去看问题去行动。广告公司帮其他公司能策划出很好的方案出来,但对自己的公司却不懂得宣传,其原因也在这。

以上的五大态度与行为,是阻碍我们实事求是的主要因素。总结一下:

1.教条主义

2.经验主义

3.从众行为

4.情绪奴隶

5.自我视角

所以,能做到实事求是真的非常之难,我们不要因为平时听得多了就忽略这个词的重要性与难度,其实背后全是与人类固有的劣根性对抗。我们仔细看《毛选》也会发现,毛主席除了分析问题给出方法外,也在一直纠正人们所犯的各种错误(这点在以前的文章详细地罗列有)。

创办两家世界500强的稻盛和夫,他之所以有这个能力,与实事求是有很大的关系。而且通过自我的修炼,能克服以上的一些人类的劣根性阻挠。

稻盛和夫曾说过:科学实验和企业经营都要求“实事求是”。“实事”是指客观存在的事实或现象,所谓“是”就是事实或现象中包含的真理、真相或叫规律。“求”就是去追求。但能不能“求”到这个“是”,却与追求者的心是否纯粹有关。“心纯见真”──所有科学家,企业家,哲学家,乃至高僧大德的成功都可以归结到这一点。

稻盛和夫对“实事求是”的解释是遵循伟人在《毛选》中的解释,还强调要求自己在做事时放空自己心态,追求一种纯真。

他认为:认识事物的主体是人的心,强烈的利己欲望会扭曲人心,那么真相在他心中也是扭曲的,就是说,他看不见真相,甚至不愿正视真相。

克服自私,追求心纯,这样就不受到情绪、欲望左右自己的思想。像毛主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,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,这也是克服自私、情绪的干扰,所以能做到实事求是。

二、做到实事求是需要做调查研究

要想做到实事求是,那就先要真实地了解所研究事物的实际情况。其方法主要有两个:直接经验获取(去一线调查研究);间接信息获取(如书上)。

1.直接经验获取(去一线调查研究)

《毛选》里面的洞察,绝大部分是从一线实践中来的,只有在一线动态中才发现更多的可能。毛主席曾说过:“我的经验历来如此,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,就去实践。”

《毛选》第一篇文章对六大阶级的精准分析,这都是多年在一线实践调查得来。坐在办公室看看报纸看看数据是了解不了那么透的,派几个下属跑一趟瞧一瞧也难以得到真相。

对于去一线调查的态度,毛主席在《毛选第三卷,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》讲到:“没有满腔的热忱,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,没有求知的渴望,没有放下臭架子、甘当小学生的精神,是一定不能做,也一定做不好的。”

2.间接信息获取

有些事不能都亲自去实践,这时候需要通过查找书上素材或访问间接了解。

对于调查访问,毛主席在《反对本本主义》讲到调查访问的七大步骤:

(1)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——在开调查会前,伟人就亲自到那里进行摸底了解,而不是直接就找人来问。很多私人的问题按理说不会知道的,但通过调查会就能清楚地了解到。

(2)调查会到些什么人?——调查的人不要找都是同一行业的,要找不同行业的。

(3)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?——伟人在《反对本本主义》讲到他先后邀请了11个人,开展了十多天的调查会。调查的人数看自己的把控能力,但至少需要三个人。

(4)要定调查纲目——调查访问时,伟人亲自准备和拟定调查纲目。

(5)要亲自出马——整个过程伟人都亲力亲为,文中说的“不能单靠书面报告,因为这是两回事。”切记:书面报告与亲自到现场了解到的东西是两回事!

(6)要深入去调查询问。

假如你访问一位消费者:为什么买这辆车?  

消费者说因为是红色,大部分人调查就是到这就结束了,或者不是递进问相关问题。然后调查结果是:75%喜欢红色的车。应该大量生产红色汽车。但如果用上阶梯访谈方法深入去问:为什么红色对你很重要? 客户:因为红色更容易让人注意。(如果到这里停止,也很难洞察到消费者的购买动机)接着问:引人注意为什么对你来说那么重要?  客户1:喜欢被人仰慕(更好被人尊重)客户2:别人更好看到我的车,从而降低引发交通事故的概率。(安全感)(7)要自己做笔录。对于查找书籍了解,需要做的是要寻找高质量的书籍,这样才更有说服力。然后把查到的素材系统整理,从事物内部有逻辑地去思考,实事求是分析问题,找出解决办法。三、实事求是与中庸之道我曾经在讲如何看《毛选》的文章中谈到一个方法,就是要以联系的方式去看《毛选》。在我思考《毛选》的“实事求是”这个思想时,我联想到了“中庸之道”,我觉得这两个思想是非常相似。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个思想:实事求是: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,研究事物的规律,按事物的规律去办事。不能犯经验主义,也不能犯教条主义;不能偏左,也不能偏右;不能保守,也不能冒进。不能凭主观想象,一切遵循客观规律去做事。中庸之道:很多人把这个思想理解为墙头草、和稀泥、左右逢源、滑头狡诈的处世之道。还有人望文生义把“中”理解为“折中”,走中间路线,将“庸”理解为“平庸”。这是不对的,中庸指不偏不倚,过犹不及,不能冒险也不能保守,是恰到好处。这与实事求是的思想是不是相似?而且中庸之道强调要“至诚”,这就意味不能自欺与欺人,是什么就是什么,要实事求是。我们都知道“三思而后行”这个词,现在很多人理解为要再三思考才能行动,就是要反复思考,谨慎做决定。但在《论语》的原意,孔子的要求恰恰是相反。“季文子三思而后行,子闻之曰:'再,斯可矣’。”季文子说他自己总是要三思而后行,孔子听了去纠正说,两思就行了。事物无非就是矛盾双方这两个方面,都认真考虑到就可以了。反反复复的思考就是优柔寡断,不思考就是刚愎自用,一个是不及,一个是过了,二者皆不可取,需要讲究中庸之道。(其实这个案例也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案例,因为季文子平时实在有太多考虑了,很多事多虑到疯狂的程度,针对这样的学生,孔子给他一个答案就是思考两次就行了。对于其他懒于思考的学生,孔子又会叫他多思考。)中庸之道与实事求是的意思非常相似,关键是要做到,这是非常难的。需要克服从众心里、需要真诚而不是自欺欺人、需要去研究事物矛盾而不是凭主观想象去评价去行动、需要克服情绪化而不是忽视不好的事实等等,越想越觉得难,而毛主席恰恰能做到了,所以能屡次分析出好的战略和策略,不偏左不偏右,不冒进不保守,找出事物的规律。从这两个思想能得到什么启发呢? 比如选人才不要选最好的,也不要选差的,而是选最合适的,遵循公司的客观需求去招人,实事求是。 有些电子产品不断提升性能,但提升到消费者没有感知到提升的变化,那是没用的,而应该提升到一个合适的点,这个合适的点就是中庸。从另外一方面来说,就是要遵循客观需求,实事求是去提高产品的性能。 产品打广告的时候,不能打得太多,过了一定的阈值,消费者就会厌烦;也不能打得太少,没达到一定的阈值没有起到规模,没有势能,那就没有效果。这个阈值可以说就是中庸,遵循这个阈值规律,也就是做到了实事求是。

而要想做到实事求是,有“三座大山”阻碍:

1.人脑2.人心3.人行

众所周知,三角形具有稳定性,这三者就是组成一个非常稳定的“阻碍三角”,阻碍了我们实事求是。也就是人性中的“三座大山”,在每个场合每件事都阻碍我们。“人脑”就是在分析问题,给出解决问题方案时,能力不够也就认识不到事物的规律性;

“人心”就是七情六欲,如贪心、私心和愤怒等,明知道这样做不是是实事求是,但为了私利或被情绪操控,管不了那么多;

“人行”就是实践,认识世界离不开实践,改造世界离不开实践,但实践是很难的,知道和做到隔着一条鸿沟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